第十三届全运会射击比赛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落下帷幕,这场为期5天的赛事汇聚了全国顶尖射击选手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技术与心理的巅峰较量。从10米气步枪到50米手枪慢射,每一个项目都充满了悬念与激情。 本届比赛最大的亮点莫过于“00后”小将张明的横空出世。他在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以252.8环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,力压奥运冠军杨浩然夺冠。赛后采访中,张明哽咽道:“训练时每天打坏3个靶纸,终于没辜负教练的期望。” 而34岁的老将杜丽在女子25米运动手枪项目中,带伤出战夺得银牌。她在最后一组射击时护腕渗血的画面,通过央视直播感动了无数观众。“这可能是我最后一届全运会,但射击精神会永远传承。”杜丽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。 本届赛事首次采用“智能靶位系统”,通过高速摄像头实时捕捉弹着点,将成绩精确到0.1环。技术官员王建军介绍:“这套系统能自动识别异常弹道,避免人工判读争议。”同时,现场大屏新增“心理压力指数”可视化功能,观众能直观看到选手心跳变化曲线。 在光鲜的奖牌背后,是200余名保障人员的默默付出。从枪械维护师到心理辅导师,他们构成了射击运动的“隐形冠军”。山东队器械师李师傅告诉记者:“比赛用枪的扳机力要精确到5克,我们赛前要调试到凌晨。” 随着最后一面五星红旗在颁奖仪式上升起,这场承载着梦想的射击盛宴画上句号。但运动员们瞄准靶心的坚定目光,将永远定格在全运会的历史画卷中。射击赛场上的荣耀与汗水
新星崛起,老将坚守
科技赋能赛事革新
“射击是静止中的爆发,0.1环的差距往往决定奖牌颜色。”——国家队总教练常静春
背后的保障团队